第一代重型卡车-黄河JN150的前世今生

2020年09月15日 来源:环球卡车网 作者:张杰

黄河JN150由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现中国重汽集团)设计制造。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始建于1935年,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该厂于1956年开始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汽车,步入汽车制造企业。1960年4月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后来毛主席到济南视察时,参观了这辆样车,朱德元帅亲笔题写"黄河"。几十年来,共生产重型汽车数十万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原型:斯柯达706RT

黄河JN150原型斯柯达706RT

1958年4月济南汽车配件厂(原济南汽车修配厂)参照前苏联嘎斯49试制出黄河牌JN220型越野汽车,当年生产29辆,从此揭开了济南市制造汽车的历史。1959年当时的刘厂长与王子开争取到了8吨越野车的生产计划,随后从交通厅要下来了两辆样车(斯柯达706系列),一辆拿来解剖,另一辆留下,供设计者测绘画图;这就开始了黄河JN150的生产研发。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测绘,画图,做技术方分析,工人干部一起搞8吨车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2个多月的绘制,图纸基本已经成型,开始进入组织生产阶段。王子开老人回忆到,当时没有设备,很多设备都是自制的,没有大型的冲压机,大梁无法成型。在一次汽车局在沈阳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上,沈阳方面介绍了一个方法:用大的千斤顶来压大梁,回来后,就买了6个大千斤顶做成了压弯的设备。用这个设备我们压出来JN150的大梁。这套设备在工厂搬迁后仍然继续使用。

驾驶室没有模具,采用老办法先是敲一个车壳,然后在外面附上水泥,硬化后把里面车壳拿掉,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水泥模具,这套模具在那个年代使用了很久。为了生产JN150我们成立了革新车间,自制了百多台专用的组合机床。

在研制初期该车装备的6135Q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是由上海柴油机厂提供。该发动机是上海柴油机厂在船用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装的。具有体积大,重量大的缺点。1960年4月,试制出8吨汽车2辆,定名为黄河牌JN150型汽车,第一批试制汽车经过试验,暴露出多处设计问题,该试制车并未获得国家鉴定。

第一轮的试制失败后,王子开与其技术小组进行了改进,同时采用支援阿尔巴尼亚的卡车配件重新装车,1962年黄河JN150再一次进行2.5万公里的路试,但这次只花了两三个月,总体质量过关,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黄河JN150

1963年3月,JN150鉴定会由汽车局副局长胡亮带队,组织了一个鉴定班子到济南做鉴定,仅汽车局就来了12个人,还有全国汽车行业的专家代表,整个鉴定会开了半个月。最后终于通过了鉴定验收,厂里到处都在欢呼着。同年11月,一机部批准该产品定型,可批量生产,当年生产30辆,1964年达到148辆,1966年达到650辆,当年1月朱德委员长到济汽视察,亲笔为黄河汽车题写了“黄河”车名。

整个开发过程大概经历了3年多的时间,从绘图到通过鉴定,凝结了很多工人的心血,鉴定搞完后,黄河车就被列入国家计划,开始批量生产。每年的生产计划,我们根据条件向上报,王子开老人自豪的说那时候有过10000多的产量,说起重型车就是我们的黄河。

后续车型:黄河JN162

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了黄河JN150的升级产品黄河JN162,载重量也由JN150的8吨增加到10吨。JN162系列先后开发出30多个车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黄河JN162运用了很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液压助力方向机,当时很多国产车都没有助力,驾驶室座椅采用整体式液压减震座椅,这些在当时都是让人不太注意的细节设计。而可翻转驾驶室、断气刹车、卧铺驾驶室的采用都是当时国内卡车行业里的领先技术。

1983年,原重汽集团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签署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这个总投资11.58亿元的项目是我国第一次全面引进国外重型汽车先进技术。斯太尔项目是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完整的重型汽车平台的引进,我国重型汽车技术因此迅速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同时黄河汽车的产量也一降再降,从而走上了停产之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汽车查询

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
我是详情页广告

热门资讯

扫一扫关注 官方微信 图文直播 购车平台 卡友互动 返回头部